张乾二,福建惠安人。量子化学家。1947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1年被录取为研究生。1954年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 曾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科学成就
在配位场理论方法研究中,研究新的耦合系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标准化,并将弱场和强场理论的计算相互沟通,改进和简化计算方法的普适化。发展了分子轨道图形方法。在原子簇化学键理论研究中推导出旋转群─点群变换系数的闭合表达式,为簇骼多面体分子轨道的构造和计算的统一处理提供了可能。在探索簇合物电子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方法”,既可对簇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定量计算,又可对所给结构的合理性做出定性的判断和解释。在多电子体系的量子化学研究中,解决了酉群内外积耦合系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提出一种与经典结构式相对应的新型多电子体系波函数(键表),建立了价键理论的对不变式方法与直观的化学反应规则,为多电子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键表酉群方法。他带领的小组培养出磷酸二氢铵等晶体,成为我国在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的开创者之一。1963年他参与解决了配位场中群链分解问题与有关耦合系数的计算问题。1979年《配位场理论方法》一书的出版,在国际化学界引起震动。中国化学家在配位场方面研究领先于国际水平10余年。1982年该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在分子轨道图形方法、原子簇化学键理论、多电子体系酉群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有创造性的系统研究成果,并于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国内外十几家权威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出版4部专著,1部译著。
2个人荣誉
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
3学术成果
在以下课题研究中获得许多重要成果:
配位场理论方法
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图形方法
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
多电子理论的群论方法
价键理论方法
表面科学中的量子化学研究
张乾二教授在科学研究中,曾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2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7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4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4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87年)
4主要论著目录
英文著作目录
Graphical Method of Huckel Matrix. Scientia Sinica, 33, 1979(合作者:Lin L.T. and Wang N.Q.)
Symmetry Determined Orbitial and Group Overlap, Int. J. Quantum Chem. 23 (1983).
Notes on the Tensor Surface Harmonic Method, J. Mol. Struct. (Theochem) 109 (1984).
The Bonding Properties of Polyhedral Molecules, J. Mol. Struct. (Theochem) 136, 1986(合作者:Yu Y. X.).
Double Coset for Symmetry orbitals, Int. J. Quantum Chem,. 29, 1986(合作者:Li X. Zh.).
Coupling Coefficient for the symmetric Group Chain SnSn-i. J. Mol. Sci. (WuHan, Chain) 5, 1987(合作者:Li X. Zh.).
Bonded Tableau Unitary Group Approach to Many-electron Corelation Problem, Int. J. Quantum Chem. 36.1989 (合作者:Li X. Zh.).
Improved Treatment for Matrix Elements of Spin-dependent Operators, Int. J. Quantum Chem. 36, 1989 (合作者:Li X. Zh.). Some problemes on the Young-Yamanouchi Representation of Symmetric Group I, II J. Mol. Sci. (Beijing) 7.1991 (合作者:Wu W.).
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evalluetion the Standard Young-Yamanouchi orthogonal representaion with two-column Young Tableaux for Symmetric group, J. Phys. A 25,3737,1992 Studies on the "cluster-sutface analogy":
Metallic Elater basis sets fot ab initio calculations of chemisorption J. Md. Struct. (Theochem) 262, 1992 (co-worker:Wang N.Q. and Xu x.)
Charge-consistentcy modelling of co/nio(100) chemisorption system Chem. Phys. Letters, 235, 1995 A VBSCF study, J. Phys. Chem. 99,8535, 1995
中文作品目录
《休克尔矩阵图形方法》,科学出版社,1981(与林连堂、王南钦合作)。
《多面体分子轨道》,科学出版社,1987 《角动量理论与原子结构》,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与王银桂合作)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