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透析袋商城 您好,欢迎来到透析袋商城!
登 录 注 册 忘记密码?
全部商品目录
购物车中有0

去结算

化学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中心 > 化学导航 > 赵玉芬,河南淇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
赵玉芬,河南淇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
发布时间:2016-11-01   点击次数:497次

  赵玉芬(1948年(戊子年)-),河南淇县人。1971年毕业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教授、郑州大学教授,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2006年6月赵玉芬教授任厦门大学药学系主任。
  1人物简介
  赵玉芬(1948年-),河南淇县人。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教授、郑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等。1971年毕业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1971年毕业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1975年至1979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博士、博士后,师从世界著名化学家、磷化学鼻祖—F.诺米尔兹(Fausto Ramirez)教授,1979年毅然回到国内,在中科院化学所工作,198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调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1991年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并创建了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生命有机磷化学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 1993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4年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1995年当选国际科学院院士。
  赵玉芬院士是我国生命科学界的权威之一,创建了“磷酰化氨基酸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共同起源”的新的理论体系,这一解释生命起源的新成果已经被世界生命化学界广为引用,推动了世界磷化学和生命化学的进步。
  2生平
  赵玉芬,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生,河南淇县人。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1975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博士学位,导师FaustoRamirez教授。中国化学会理事,国际科学院院士,国际生命起源学会会员。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生命有机磷化学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磷化学及生物有机化学,从磷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科学中的问题,探讨蛋白质、核酸、糖及脂类之间通过磷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生命化学的本质。申请专利5项,发表论文120多篇。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二等奖、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79年回国, 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和清华大学生命有机磷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1年,43岁的赵玉芬以她丰硕的科研成果、卓越的贡献当选中科院最年轻的女院士,1994年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1995年,荣任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到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
  2006年6月赵玉芬教授为厦门大学药学系主任。
  曾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生命有机磷化学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主任
  3个人履历
  1975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博士学位,导师FaustoRamirez教授。中国化学会理事,国际科学院院士,国际生命起源学会会员。
  1971年,赵玉芬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毕业,并考取了杨振宁教授所在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化学专业研究生.由于入学成绩优异,赵玉芬取得了直接攻读博士的资格,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又在该校和纽约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79年回国, 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和清华大学生命有机磷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1年,43岁的赵玉芬以她丰硕的科研成果、卓越的贡献当选中科院最年轻的女院士,1994年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1995年,荣任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到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
  2006年6月赵玉芬教授为厦门大学药学系主任。
  曾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生命有机磷化学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主任。
  4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磷化学及生物有机化学,从磷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科学中的问题,探讨蛋白质、核酸、糖及脂类之间通过磷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生命化学的本质。主要研究领域:生命有机磷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生命起源。
  5个人荣誉
  申请专利5项,发表论文120多篇。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91年 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女院士。
  1993年 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95年 当选为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 。
  6社会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青联副主席
  7研究成果
  药物化学
  发明了合成抗癌药三尖杉酯碱母核的新方法。开发了一系列无毒的抗血吸虫新化合物。RNA及DNA的切割剂:发现了磷酰化组氨酸的饱和溶液可以切割RNA及DNA;切割机理是与生物化学中水解磷酸二酯键一样,正与美国俄亥俄大学合作核酸定点切割试剂的研究。N-磷酰氨基酸自催化作用:N-磷酰氨基酸可以自身组装成多肽,并将核苷磷酰化为核苷酸。因此,N-磷酰氨基酸可以在一锅反应中同时生成肽库;核酸库,及肽-核酸复合库。
  生命起源
  磷酰氨基酸能同时生成核酸及蛋白,又能生成LB-膜及脂质体。因此,它是生命进化的最小系统。
  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教委优秀人才基金等科研项目,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近200篇。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

分享到:

加入收藏 | 返回列表 | 返回顶部
  • 在线咨询
  • 021-62257190
  • 18516101262
  • QQ:3226832135
  • touxidai@qq.com